最新版標準GB/T 13810-2017《外科植入物用鈦及鈦合金加工材》[1] 已于2017年10 月14 日發布,2018 年05 月01 日實施,凱澤金屬結合相關行業專業應用,以下文重點解析主要技術變化。
1、GB/T 13810標準形成歷史與現狀
GB/T 13810《外科植入物用TC4鈦合金加工材》首次發布于1992 年,是我國第一項推薦性外科植入物用國家標準,該標準僅規定了TC4鈦合金板材和棒材。1997年對標準進行
了首次修訂,增加了4 個級別的純鈦牌號,產品類型擴充為板材、棒材和絲材,并將標準名稱修改為《外科植入物用鈦及鈦合金加工材》。2007 年對標準進行了第二次修訂,純鈦及鈦合金加工材要求參考了ISO和ASTM等先進外科植入物用鈦標準。2017 年,因標準產品種類及技術要求不能滿足市場發展的要求,再次修訂GB/T 13810。

2、GB/T 13810-2017標準解析
GB/T 13810-2017 與GB/T 13810-2007[2] 相比,整體結構上進行了較大的編輯性修改,新版標準將鈦及鈦合金加工材按板材、棒材和絲材進行分類,主要技術變化含蓋材料、化學成分、狀態、尺寸、力學性能、組織、表面污染、超聲檢測等要求。
2.1 材料
鈦及鈦合金化學活性高,熔煉過程中易受H、O、N、C氣體元素的污染。為防止雜質元素對原材料的污染,GB/T13810-2017 規定“用于生產產品的鑄錠應經過多次熔煉,第
一次熔煉可采用真空自耗電弧爐或冷床爐熔煉,隨后的熔煉應采用真空自耗電弧爐熔煉,且最后一次熔煉不準許添加任何元素”。為避免因使用鈦及鈦合金返回料導致鑄錠受到雜
質元素的污染,標準規定“不準許使用任何鈦及鈦合金的再生料作為生產鑄錠和加工材的原料”。此外,標準還規定“自耗電極不準許采用鎢極氬弧焊焊接”,防止高密度夾雜對產品的污染,保證外科植入物用鈦及鈦合金加工材的使用性能。
2.2 化學成分
GB/T 3620.1-2016《鈦及鈦合金牌號和化學成分》[3] 將GB/T 3620.1-2007 中純鈦牌號TA1ELI、TA1、TA2、TA3、TA4修改為TA1GELI、TA1G、TA2G、TA3G、TA4G。GB/T13810-2017 將純鈦的牌號按新命名的方式進行了修改,規定氫含量應不大于0.008%,其他成分引用了GB/T 3620.1-2016中規定的要求。GB/T 13810-2017 規定的化學成分對雜質元素的要求相比ISO 和ASTM系列標準較嚴或一致。
2.3 狀態和尺寸
GB/T 13810-2017 規定鈦及鈦合金產品的供應狀態均為退火態。為了滿足外科植入物市場的需求,新版標準擴充了產品的規格范圍,板材厚度和純鈦絲材直徑均放寬其下限。
新版標準還將產品的尺寸允許偏差進行了加嚴處理,并按高精度和普通精度進行了區分。
2.4 拉伸性能和彎曲性能
為與ISO、ASTM等先進外科植入物用鈦及鈦合金加工材性能要求保持一致,GB/T 13810-2017 增加了部分規格絲材室溫拉伸屈服強度、斷面收縮率要求及部分規格TC4板材
斷面收縮率要求,還首次增加了TC20鈦合金板材的性能要求。近年來,我國對TC20鈦合金板材的應用研究已積累大量的實測數據,證實其批次性能穩定,可滿足外科植入物的
需求。GB/T 13810-2017 參考ASTM F1295-16[4] 的規定并結合實際應用研究情況,增加了TC20鈦合金板材的拉伸性能、彎曲性能要求。
2.5 高低倍組織和晶粒度
GB/T 13810-2017 依據低倍組織與顯微組織不同的判定要求,將低倍組織從GB/T 13810-2007 中規定的“組織”中進行了分離,并依據生產檢驗和應用驗證規定“棒材的低倍
組織上不允許有分層、裂紋、氣孔、縮尾、金屬或非金屬夾雜及其他目視可見的冶金缺陷;直徑大于3mm的絲材低倍組織上不允許有分層、裂紋、氣孔、縮尾、金屬和非金屬夾
雜及其他目視可見的冶金缺陷”。與GB/T 13810-2007 相比,新版標準中棒絲材低倍組織要求增加了不允許有分層、縮尾缺陷,文字表述上刪除了“橫向”,且刪除直徑小于3mm的絲材低倍組織要求,但在5.3 檢驗項目及取樣中規定低倍組織每批任取一個橫向試樣,故低倍組織取樣要求實際未改變。
GB/T 13810-2007中規定TC4、TC4ELI和TC20鈦合金加工材的顯微組織按附錄A中的顯微組織評級圖進行評級,附錄A中顯微組織評級圖來源于ISO 20160-2006《外科植入物
金屬材料 α+β 兩相鈦合金棒材顯微組織評級》。由于鈦合金板材和棒材加工工藝的不同,附錄A中規定的顯微組織圖僅適用于α+β 兩相鈦合金棒材的評級,不適用α+β 兩相鈦合金板材的評級。GB/T 13810-2017依據TC4、TC4ELI 和TC20鈦合金板材顯微組織的實測積累,結合外科植入物用鈦合金板材的實際應用情況,規定TC4、TC4ELI 和TC20板材的顯微組織應為在α+β 兩相區充分變形并經退火得到的組織,原始β晶粒應充分破碎,不準許存在連續的晶界α。
新版標準在保持舊版標準中對純鈦晶粒度規定一致的基礎上,將其從“組織”中進行了分類,規定TA1GELI、TA1G、TA2G、TA3G 和TA4G 產品的平均晶粒度應不粗于GB/T 6394-2002 中的5.0 級。
2.6 表面污染
為降低鈦及鈦合金加工材在加工過程中的表面污染帶入到外科植入物產品的風險,GB/T 13810-2017 規定“產品應無任何富氧層,如α 層或其他表面污染”,并將檢驗放大
倍數規定為100 倍。相比舊版標準,對產品的表面污染進行了加嚴處理。
2.7 超聲檢測
因鈦及鈦合金薄板超聲波檢測方法標準YS/T 1001-2014《鈦及鈦合金薄板超聲波檢測方法》已發布實施,GB/T13810-2017 在刪除GB/T 13810-2007 中附錄B的基礎上規定
板材應進行超聲檢測,其中厚度不大于6.0mm的板材應按YS/T 1001 的規定進行超聲檢測,厚度大于6.0mm的板材應符合GB/T 5193中A1級的規定。同時新版標準將符合GB/T
5193 中A1級超聲檢測的棒材直徑由“不大于38.1mm”修改為“不大于50.0mm”,直徑大于50.0mm的棒材超聲檢測要求仍為符合GB/T 5193 中A級的規定。
2.8 其他
GB/T 13810-2017 外科植入物用鈦及鈦合金板材、鈦棒材、鈦絲材表面質量要求分別參考GB/T 13810-2007 中引用產品標準要求。新版標準中刪除了推薦熱處理制度,故在6.3 質量
證明書要求中增加了e) 熱處理制度,以便需方能夠掌握產品的準確熱處理制度。
3、總結
GB/T 13810 經三次研制修訂后,規定的技術要求更適用,判定指標更科學。GB/T 13810-2017修訂主要參照了ISO、ASTM等先進外科植入物用鈦及鈦合金加工材的產品標準,
技術要求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GB/T 13810-2017 的發布實施,為我國外科植入物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將使我國外科植入物用鈦及鈦合金加工材的整體質量水
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促進我國外科植入物用金屬材料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 13810-2017.外科植入物用鈦及鈦合金加工材[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
[2]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 13810-2007.外科植入物用鈦及鈦合金加工材[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3]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 3620.1-2016.鈦及鈦合金牌號和化學成分[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4] ASTM F1295-16.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W4ought Titanium-6Aluminum-7Niobium Alloy for Surgical Implant Applications (UNS R56700)[S].2011.
相關鏈接